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危害、改进策略,分析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几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 标准 来源 改进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室内空气污染会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和“视觉污染”,能导致头疼、眼鼻和喉部不适、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心情焦躁不安、易于疲劳、自控能力减弱、神经衰弱、失眠以及脏器机能衰退等,甚至能导致畸形、癌症等。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许多商用和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2-5倍,有的甚至能到100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装修污染。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状况,所以明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环境,提高室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是我们的目标。
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在人们日常活动情况下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时,至少监测一日,每日早晨和傍晚采样,早晨不开窗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要求: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臭味。控制项目包括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污染物的控制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可吸入颗粒物、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并[a]芘、苯、氨、氡、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臭氧、细菌总数、噪声、甲苯、二甲苯、新风量等19项指标。
2.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
2.1 室内污染物分类
2.1.1 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从装修材料、化妆用品、涂料、厨房等地方释放或排放出来的包括氨、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无机污染物及甲醛、苯、二甲苯等在内的有机污染物。
2.1.2 物理污染物:包括室外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室内灯光照明不足或过亮、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所引起的相关问题及石棉污染等。
2.1.3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从混凝土中释放出来的氡气及其衰变子体,还有由石材制成的成品,如大理石台面,花岗岩、洁具、地板等释放的γ射线。
2.1.4 生物污染:主要指由于室内清洁工作没有作好及在湿度较大和通风较差的情况下,一些没有经常光顾到的角落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产生一些细菌等微生物。
2.2 室内污染物的来源
室内污染物来源于室内和室外。
2.2.1 室内来源
(1)各种燃料燃烧、烹调油烟机及吸烟产生的CO、 、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
(2)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氡及子体等。
(3)家用电器和某些办公用具导致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和臭氧等化学污染。
(4)通过人体呼出气体、汗液、大小便等排除的二氧化碳、氨类化合物、硫化氢等内源化学污染物,呼出气体中排除的苯、甲苯、苯乙烯、氯仿等外源性污染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链球菌等生物污染物。
(5)室内用具产生的生物性污染,如床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
2.2.2 室外来源
(1)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通过门窗空隙等进入室内。
(2)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如干洗后带回家的衣服,可释放出残留的干洗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将工作服带回家中,可使工作环境中的苯进入室内等。
3.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途径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室内装饰材料、建筑材料、家具以及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等日用化学品的使用、生活燃料的使用、吸烟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建筑设计、机械通风、空调系统和室外污染源的侵入有关。
3.1 控制室内污染源
3.1.1 科学的建筑设计、施工工艺、装饰装修材料。
(1)建筑设计中尽量减少外部水分渗入建筑物内部,尤其是对南方潮湿地区,温暖潮湿的环境很容易滋生细菌及微生物;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防止管道保温材料接触水分,以防它们会成为细菌微生物的滋生场所。
(2)尽量选用绿色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石材、板材、玻璃、布质、涂料、胶粘剂等可能会成为室内主要空气污染源。例如花岗岩,其次是大理石是氡的主要释放源,一些人造板材、家具、装饰布艺、涂料等是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来源,因此在选择装饰、装修材料时要有绿色环保意识,尽量选用无污染或者污染小的材料,避免或尽可能少的用高污染材料。
(3)科学的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混凝土防冻剂中的氨也是室内污染源之一,因此在施工中尽量封堵它的释放;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采用其他结合技术,少用胶粘剂等。建筑装修完工后,有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筑要开启通风系统通风一段时间再入住,没有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筑,要打开门窗通风,2~3个月以后再入住。
3.1.2 科学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和使用方法。
(1)新风问题。新风量和新风的清洁度是新风问题的两个方面。影响新风质量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室外空气质量,二是新风处理过程。新风系统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新风引入口尽量设在清洁地点,远离停车场、冷却塔、排风口等;新风直接入室,缩短新风空气龄,减少污染途径,使新风直接送到人员所在处;加强新风过滤,改变通常只做初效过滤的方法,采用两级过滤。
(2)优化设备设计。湿度是影响细菌等微生物在建筑内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减少空调中的潮湿表面,控制微生物的繁殖。比如冷却塔、加湿器、水箱、盘管表面,集水箱、喷淋室过滤器,消声器等表面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而它们会随着送风进入室内,这中情况仅靠加大新风量,加强过滤是不可行的,需要优化设备结构,防止尘埃和湿空气在设备表面的积累。例如传统的冷却除湿,先降温除湿,然后再热,既使盘管处于湿工况,有浪费能源,可以采用吸湿系统来除湿,再用较高温度的冷却水来降温,这样既使盘管处于干工况,减少微生物污染,又节约再热和一部分冷却的能源消耗。还有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剂、臭氧、紫外线杀菌(UVGI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纳米光催化技术(UV/PCO ultraviolet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来净化送风空气,提高送风品质。此外还应定期清洗空调系统。
(3)合理的气流组织。对于全空气系统,可考虑采用置换通风,直接从房间下部以较低风速送入,使送风以很小的扰动通过工作区,卷吸周围的热空气和污染物,从地面上升至顶部排风口排出,保证工作区的最佳空气品质,换气效率,缩短了室内空气龄。对于半集中式风机盘管系统,除新风直接送入室内外,要加强排风措施,对分散式分体空调房间,采用双向新风换气,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也利于节能。
3.1.3 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
(1)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及一些办公设备会不可避免的散发氨、甲醛、苯类、 类有害气体,同时人体新陈代谢也会消耗室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及一些气味。因此经常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代替室内受污染的空气,可以稀释室内有害气体和气味,尤其是夏季、冬季,不能因为怕热或冷,不开或很少开窗,为了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仍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2)戒烟或者少吸烟,少吃油榨或着熏制食品。香烟的烟雾及熏制食品中含有苯并[a]芘,而且被动吸烟者比主动吸烟者所受危害更大;厨房、卫生间也是室内的一大污染源,中国人的烹饪习惯是煎、炸、炒,因此做饭时厨房的油烟非常大,这些油烟中有害物质比较多,对人体非常有害,此外煤气等燃料燃烧也消耗大量氧气,具统计男女吸烟的比例是30:1,但男女患肺癌的比例为3:1,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女性做饭比例远高于男性。
(3)室内可养一些绿色植物。不同的花卉可以吸收不同的有害物,例如月季、蔷薇、万年青、菊花、铁树、芦荟、长青藤等可以吸收硫化氢、苯、苯酚、三氯乙烯等有害气体;侧柏和柳杉则能产生负离子,使室内空气清新,对经常用电脑、复印机、电视机的人很有益处;摆放一些柑橘、迷迭香、吊兰、香桃木,室内的细菌和微生物就会大大减少。
(4)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间,厨房洗碗池、冰箱、地毯等是霉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滋生的地方,经常打扫清理房间、家电,晾晒衣物、被褥、地毯,卫生间经常通风,尽量保持干燥。尽量少用杀虫剂、清洁剂等化学喷雾用品。
3.2 室外污染源及改善对策
室外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室内空气品质,因为室外空气质量决定新风品质,此外室外空气还会通过门窗进入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大气扬尘等。完善监督体制,加强对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督与管理;提倡和鼓励采用绿色环保能源,绿色建筑,降低燃气对大气的污染;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鼓励市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提高绿地面积,防止扬尘等。
4.结论
总之,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来着手。它关系到各个方面,首先是大气环境,然后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建筑、装饰、通风空调的设计者及运行维护者,还有居住者自身的卫生习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保护大环境,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小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晋明,我国目前室内空气品质改善的对策与措施,暖通空调2002,2(32卷)34-37。
2 袁镔谈建筑设计中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规划师 2003 ,6 4-5
3 凌均成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及发展,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6(16卷第2期)26-29
4 宋广生,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解读,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2
5 耿世宾 杨家宝,室内空气品质及相关研究, 建筑热能空调2001,2 29-33
6 田仁生、严刚,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及对策研究,中国环境管理 2003,8 (22卷第4期)1-3
7 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 ,ASHARE Standard 62-1999 ,Atlanta 1999
8 Andrew J.Streifel, Health-care IAQ: guidance for infection control, HPAC 2000,10
9 William A.Turner, Control ventilation during renovation, HPAC 1998,11
作者简介:
王兰(1971,11- ),女,河北武邑,硕士,讲师,教师 TEL:0311-7936608 EMAIL:wanglan-197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