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定有待于完善
虽然我国的绿色建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宣传不到位让消费者非常困惑。不知在市场上如何识别急需的绿色建材家居产品,如何找到可信赖的绿色建材家居供应商。因交易信用成本的增加,这些困惑不但淹没了潜在的消费,甚至使这些消费流失到海外。因此,绿色建材家居产品标准、标识的制定已是刻不容缓。
“伴随着绿色建材的出现,随即就遇到标准的混乱、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各个机构、各个区域都在颁发所谓的绿色标准和评价标识,并且对参评企业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和要求,导致绿色标准和产品标识鱼龙混杂,建材企业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一位建材从业者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聂光辉认为,目前发展绿色建筑建材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宣传理念不够。绿色建材的概念在业内较为熟知,政府也在大力提倡和宣传,但用户或业主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社会的普遍共识,还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二就是关于标准划分的问题,对于绿色建材如何认定和划分当前仍存在分歧,部分商家借此浑水摸鱼,扰乱市场秩序。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绿色建材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行业内部及消费者对绿色建材的理念认识、重视程度、内容标准等方面还不全面。另外,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材的生产和施工工艺、建筑运营等,包括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垃圾如何资源化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指出,绿色建材家居产品标准、标识的制定已是刻不容缓,有了绿色标识,消费者可轻松购买;以“物联网”的方式,建立绿色建材家居产品追溯机制,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物联网应用开发,实现对万物“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加大绿色建材合格供应商的评价力度、加大对企业交易信用评价力度,发挥协会作用,发布“红、黑名单”,让消费者对供应商有清晰的了解。唯其如此,才能让潜在的需求得以释放,让流失海外的消费回流。
2015年,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从国家层面,对绿色建材的标准和评价体系的规范,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组织管理、专家委员会、评价机构申请与发布、标识申请等方面均做出明确的阐述并制定规则,尤其在监督管理方面打出了一记重拳。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的标准是有了,但是具体使用时很多更为细化的指标仍然不清晰,难以量化衡量,并没有一目了然的能耗等指标参数。
制订大而全的绿色建材行业标准,并非一劳永逸,将笼统的标准逐步细化到每个领域、每个分支;注重生产和使用环节联动;进一步促进标准真正实现落地;促进绿色建材产品进入建筑市场,为消费者所了解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