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5年间全国共评出39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6亿平方米。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是自上而下的主动型,10余年来,不断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出现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与城镇化速度不匹配,距离目标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问题二: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40年,这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能、节材、环保。
问题三:相当一批节能示范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由于尚处起步阶段,生硬“嫁接”绿色技术,常常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业主方往往将绿色建筑作为一种销售道具,甚至出现验收后即废弃的“套牌”现象;各种围绕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技术、产品及认证,已将绿色建筑营造成一种时尚,成为绿建代名词。
问题四:绿色标识项目少于设计标识项目。截至2015年,绿色运行标识项目共204项,占总数的5.1%。
问题五:建筑能耗数据缺失。
对于上述问题,如何升级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和绿色生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升级绿色建筑发展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关注点一】:避免建筑的大拆、大改。近年来,每年约产生建筑垃圾超过15亿吨。建筑的二次装修(以住宅为例),其中隔墙拆改率95%,电路改造率80%,水管改造68%,这些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浪费能源、破坏环境,并给建筑造成安全隐患。
【关注点二】:升级绿色建筑,建筑师应挺在前面。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不高的根源在于全社会的价值观错位以及建筑师投入不够,比如重感官,轻伦理;重创作,轻功能与技术,对绿色技术的整体研究不够深入,这就导致绿色建筑的“特点”往往体现在一些“新、奇、特”技术的应用,有些绿色建筑也变成信马由缰的建筑设计加上各种技术措施。我认为,绿色设计应该从“标准工况”向“运行工况”转变,以往建筑设计考虑更多的是设计条件下是否节能,而绿色建筑实践提醒我们,由于实践运行条件与设计条件差异很大,一些设计工况下节能的技术也可能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变得高耗能了。
【关注点三】:引导使用者的绿色行为。绿色建筑技术容易达到,但人的“态度”是最关键的。全社会应提升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树立绿色思维,形成绿色行为,绿色行为直接导致绿色结果;注重建筑调适与资源能源消耗计量管理,落实绿色。所以,绿色建设要从绿色管理运行维护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