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雾霾严重,学校上不上新风系统成为舆论焦点。澎湃新闻1月8日报道说,去年北京市部分学校自发安装新风系统,今年已部署中小学幼儿园试点工作,市级财政将给予补贴。新华社发表评论称,给学校安装新风系统是“创新举措”,相关方面应当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大原则下不妨“特事特办”。
新风系统被一些人视为“除霾神器”。当空气净化器被一些专家认定没达到洁净空气目的后,能进行空气交换的新风系统成为“网红”。无论是企业、媒体,还是学生家长都力主学校引入“新风”,不要让孩子成为吸附雾霾的“绿萝”。
雾霾频频爆表,大家护“花”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具体到上不上新风系统,恐怕不是焦急情绪所能替代的,还要有科学作保证。因此,几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一是除霾效果怎么样?
目前,还看不到权威部门有说服力的数字。网上除去用户主观感受、几个专家观点、一两个团队检测数字外,更多是来自新风系统生产企业的软文。感觉就像居民小区普遍在用的自来水过滤净化设备,过滤后水质确实好些,但具体多好谁也说不清。有专家承认,新风系统确实能起到换气通风过滤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就能完美地对抗雾霾,具体到学校,“运转了三四十分钟的净化效果,(课间)开门一二分钟就被破坏了。”甚至有人指出,必须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否则会成为室内又一大污染源。
在没有卫生、环保、质检部门把关,没有国家标准出台,没有数据收集、效果分析、专家论证和科学研判的情况下,盲目上新风系统,特别是一窝蜂大呼隆引进中小学幼儿园是不科学不严谨的。本为增加学生体质铺设的塑胶跑道,最终却变成“毒跑道”,教训不能不汲取。
二是新风系统谁来埋单?
学校幼儿园有公立民营之分,有重点非重点之别,有的坐落在市区,有的分散在郊区乃至乡镇,但雾霾一视同仁。如果新风系统要实现全覆盖,问题就来了:
财政出钱不太现实。从已安装情况看,一所学校费用百万元左右,一座中等城市上千所中小学幼儿园,没有10个亿下不来。如此天文数字,北京未必吃得消,更遑论其他城市了。就连北京,也只是说“市级财政将给予补贴”,没说全补还是部分补贴。
企业埋单难以推广。媒体报道:去年海淀区13所学校幼儿园引入的新风系统,都是企业捐赠;保定市将在190所公办学校安装新风系统,总价值6000多万元,据说是市教育局“协调”企业捐赠所得。企业不是活雷锋,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管是“合作伙伴”投桃报李,还是意图打开更大市场,都不具普遍性,别的城市也仿效不了。
家长众筹怕也困难。如果个别学生家长有背景,或财大气粗,热心公益倒好说——就像北京某小学能在鸟巢举办校运动会。但如果众筹等于平摊,把负担转嫁到每个学生家长头上,那鸡吵鹅斗是免不了的。毕竟,家境不同,刚入学一年级新生和将毕业学生在校时间不一样,有愿意掏钱也有不愿意的,一刀切的众筹八成要碰钉子。
三是会不会沦为豪华摆设?
之所以提这问题,是因为不少重点学校的天文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声像阅览室什么的,基本闲置,落满尘土。为啥?买得起马,配不起鞍。要维护保养,要支付电费,要更新更换零件耗材等等,伺候不起。新风系统使用频繁,出问题概率估计比教学设备还要高,费用支出还要大。这也是一些学校踌躇的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新风系统进校园不过是“美人如花隔云端”。雾霾照旧,学生家长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之间打嘴仗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