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重污染天气,考验着相关城市的应对能力。当前,不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力建设、修订完善重污染应急预案,把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逐渐成为共识。但一些城市对于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的重要性和意义还没有深刻认识。笔者认为,抓好了这项工作,才抓住了重污染天气应急这个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牛鼻子”。
首先,我国当前重污染天气频发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等原因,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因素,决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既要在日常治理中下苦功,也要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重污染应急响应上下功夫。重污染天气对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的负面影响很大,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已经成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城市只有提前准备、科学应对、迅速响应,严格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有效运行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应急推动污染物减排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必要措施。重污染应急工作的重点,是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明确减排思路和方向,科学制定减排措施。实践证明,在出现重污染天气的情况下,应急减排措施对减缓颗粒物累积进程、削减污染峰值作用明显。正是基于对这一实践的不断认识,相关城市坚持以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为导向,根据主要污染物构成及其来源,逐项梳理工作重点、细化分解任务目标,为能够精准实施应急预案提供了有抓手可发力的详细举措。因此,面对区域扩散条件转差,即将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的情况下,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是最大程度减少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排放量、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应有之义。
第三,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是对公众身体健康的保障和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也是消除社会公众的焦虑感和引导全社会理性对待重污染天气的有力回应。无论是《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是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都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健康安全为决策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启动应急预案,可以引导公众做好健康防护措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从而主动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并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重污染天气作为一种跨区域性的突发环境事件,决定了其应对措施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是有效运行区域应急联动机制,避免出现管理规避心理和搭便车行为的重要保证。更何况,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污染物构成及其来源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科学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能够在不利气象条件发生前的短时间内,迅速、精准、科学地削减污染峰值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也正是提前启动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的科学性所在。
可以说,每一次重污染天气应急都影响着空气质量的有效改善,每一天空气质量的改善都决定着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实际成效。通过总结应对工作的经验,做好大气环境应急和差异化管控,使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有污染排放绩效评价和分级分类的动态化清单式管理,是属地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而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不仅要主动参与,也要积极宣传,为实现应急响应措施的高效执行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