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及气溶胶传播、大量的集中办公场所由于人员稠密、通风不畅,室内感染病毒可能性远大于室外、不配备消毒模块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极易产生交叉感染。后疫情世代的防控常态化,已经不仅是需要净化空气,还需要增强产品的抗疫能力,建筑通风系统加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已经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方向。
目前,品类繁多的消毒装置在市场中大量涌现,常见的消毒装置原理包括紫外辐射、负离子、光催化等离子、 臭氧等。越来越多建筑开始在通风系统中加装消毒装置来切断病毒的空气传播途径,市场上此类产品也越来越多,相关产品的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会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讲师、佛山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志明作“通风净化消毒安全性与能耗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目前通风系统现有净化技术尚存许多问题,过滤技术存在老化断丝问题,净化率随使用时间延长有所降低,同时存在较高微生物溢出风险和一定程度的微生物穿越风险,后端需要消毒技术。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让社会对建筑通风系统的消毒性能需求逐渐攀升。
相比市面上用消毒技术存在消毒效率较差、微生物杀灭率低、同时有臭氧排放超标等缺点,新型紫外技术(CS-UV)的紫外剂量满足瞬间杀灭微生物消毒要求,同时稳定性较好,不易受空气湿度影响;光场、流场均匀设计。
紫外线消毒安全性取决于最小紫外剂,环境系数、老化系数越高,最小紫外剂量越大,能耗越低。未来,针对不同微生物气溶胶消毒,保证微生物净化率最小值的基础上,能耗将会有进一步优化空间,更好的应用在各类通风消毒场景或疫情防控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