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隶属山东省德州市,隔京杭大运河与河北相望,辖7镇1街1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口40万。武城民营经济起步较早,产业特色鲜明,武城县空调通风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重要的空调产业基地,素有“中央空调德州造、生产基地在武城”的说法。
近年来,武城县始终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县强县之基、高质量发展之本、共同富裕之源,立足暖通空调产业核心地位,以“扶优、治劣、提中间”为主线,疏堵结合、分类施策、整合发展,持续开展“育苗”“环保”“质量提升”三步走,加快推进暖通空调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目前,该产业体系覆盖八大系列、3500余种产品,市场份额占据全国半壁江山,2023年实现产值300多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商用中央空调设备生产基地。武城县先后被授予中国制冷空调北方产业基地、中建电商暖通空调全国产品供应基地、中建电商暖通空调安装劳务基地、中国暖通消防风机产业集群县称号。
一、聚焦“扶优”破局,坚持引大扶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武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集中力量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升级、做大做强,改变暖通空调产业群山无峰的突出问题,带动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一)强化龙头培植。武城县连续6年研究出台暖通空调产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对年度产业质量提升做出总体安排。成立空调产业发展办公室,编制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企业疑难问题书记县长“代办”、选派高质量发展员、重点项目工作专班等制度,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全链条服务打造营商环境“绿水青山”,帮助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设立奖励机制,7家企业评定山东知名品牌,5家企业评定为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获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规上企业达到83家。
(二)突出招大引强。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微笑曲线”两端,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输出基地,积极引进产业链条龙头企业、核心项目和配套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程度。目前,投资22.13亿元的德州华辉年产30万吨家电板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武城首家营收过百亿元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海亮集团空调集采平台已落地运营,执行控制机构“隐形冠军”宁波东灵集团已投产,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卓燕净化空调设备公司、山东省家电板知名企业华信集团和总投资20亿元的海尔·海易普方产业园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空调智能控制行业冠军北京海林集团已成功签约,彻底转变武城暖通空调产业缺大少强的被动局面。
(三)推进对外合作。坚持借力借势、共谋发展,积极与中国制冷空调协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北京中冷通认证中心签订质量提升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暖通空调产业基地。与中建集团、中检集团等一批“中字号”“国字号”企业机构实现成功合作。在泰国设立海外空调产业办事处,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校地合作,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16个、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3家。
二、聚焦“治劣”破障,强化质量建设,杜绝劣币驱逐良币
坚持从质量问题入手,在全国县级城市率先启动质量链建设,制定产业发展三年计划,每年研究出台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坚决挖掉行业肌体“毒瘤”。
(一)深化整合发展。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换位思考,围绕解开“散乱污”业主“心结”,成立38支工作组,召开政策宣传、座谈交流等各类会议近千次,得到广大从业群众理解支持,1017家“散乱污”实现无震荡关停转,催生110家“共享工厂加盟公司”,通过车间共享、设备共享、市场共享,使企业间恶性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共赢关系,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业税收年均增幅30%以上。时任山东省委主要领导对“共享工厂”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该模式被作为山东全省重点改革案例报送中央深改委。
(二)优化质量提升。健全行业标准。深入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山东省标准化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国家级标准化专家对企业标准化行为进行辅导,健全行业标准,深入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已帮扶空调协会制定团体标准12项,武城县高端装备制造(暖通类)标准化试点成功申报山东省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权威认证推动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促进产品技术不断创新,激励企业产品升级,帮助近60家企业申请通过CRAA认证,3C认证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0%以上。投资120万元,在全国率先研发编制暖通空调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产品价格、产业发展水平、质量效益和创新发展4个方面反映产业发展趋势、变化规律,加速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设立奖励机制。连续2年开展县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对质量管理优秀组织、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企业最高奖励3万元,个人最高奖励2万元。
(三)联合执法整治。组建由市场监管、工信、环保、镇街区等部门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力量,对所有企业开展定期不定期抽查,加大暖通空调类产品抽检范围,增加抽检批次,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使其处处受限,切实提高违法生产经营成本;对外严格管控,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和配件产品流入武城,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微信、在鲁权屯镇政府、大型超市、暖通空调协会设置举报箱等形式,设立举报奖,鼓励群众进行举报。
三、聚焦“提中间”破冰,强化支撑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切实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助推产业转型提速增效。
(一)坚持党建赋能。建立暖通空调产业链党委,设立4个分会党总支、N个链上企业党组织,形成“1+4+N”产业链党组织体系,实现链上1300余家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物资采购、员工返岗、金融贷款、人才招引等涉企问题1500余件,梳理审批事项2000余项,回引订单12亿元,增创利润2.5亿元,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30分》报道。
(二)抓好要素支撑。搭平台。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校地合作,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16个、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3家。聚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中国制冷学会原副理事长肖大海,山东制冷学会常务副会长孔繁彬等200余名高层次人才,打造产业创新发展智库。活土地。坚持向存量土地、低效土地要空间、要效益,成立“腾笼换鸟”工作专班,实施“政府投融资平台+协商收购+司法净地+工业地产”模式,扎实做好低效闲置资源盘活文章。护产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中央空调产业专利导航项目”为契机,加大产业创新力度,目前,暖通空调类共有发明专利55件,共获评市级高价值专利3件,2023年上报市级高价值专利3件,为15家企业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高价值专利奖、《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和知识产权保险保费补贴等省市县奖补资金100余万元。
(三)加快触网升级。积极推进暖通空调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立电商协会,加快实施“互联网+”,促进产业全链条升级。推进“互联网+生产”。从龙头骨干企业抓起,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装备数字化水平,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逐步实现全产业链网络化管理。推进“互联网+销售”。鼓励更多企业开设网上店铺,将优质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成功争创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推进“互联网+质量”。深化质量链建设,引导更多优质企业加入“质量链”平台,形成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质量闭环管理。
武城县暖通空调产业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声名远扬,这一路走来,凝聚着无数武城人的心血与汗水。未来,武城将继续秉承着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巩固和提升暖通空调产业的优势地位。相信在全体武城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产业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武城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成为全国暖通空调领域的璀璨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