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随着空调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攀升,特别是在以铜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大宗采购持续约两个月的“狂牛”涨势背景下,国内几乎所有的空调制造企业都在近期提高销售价格,行业龙头如美的、格力、海尔的调价幅度都在5%-10%,其他二三线品牌的涨幅也基本同步。而冰箱、热水器行业的平均涨幅也不会低于5%。除此,人民币汇率“破8”,也给家电出口带来不少的利润损失。进入五月,家电行业经过了多年的行业恶性价格战,在2006年夏季,一股涨价的浪潮开始涌来。
实际上,涨价声潮中的厂家代表心态相当复杂。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厂家虽然努力消化涨价因素,但从保障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合理的涨价是必需的。有市场人士认为,家电行业由于成本压力导致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上涨的幅度没有超出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比较容易消除。但涨价毕竟是把双刃剑,如果厂家不懂得自律,借原材料价格波动之机不断跟风涨价,很可能失去“民心”。也正是在这种矛盾心态的左右下,使得前两年原材料价格虽然也在逐步攀升,但考虑到自己市场份额的问题,家电企业一直不敢轻易调整价格。而此次不少企业开始在公开场合、甚至顶住来自连锁大卖场的压力,开始表示要涨价,不能不说这是家电行业回归理性、走向成熟的表现。
显然,当原材料价格持续不断地大幅上涨时,任何一个企业要想保证产品的长期品质安全与长期服务保障,就必须在不断降低营运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有限的、自律的理性涨价。不过,如果企业明知原材料大幅暴涨,已超出产品正常售价的承受水平而维持低价,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涨价,是商家的一种理性而冷静的选择,既能保住市场又实现了利润。短期而言,家电行业的涨价显然可有效降低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在外界看来,会担心涨价企业市场份额受到影响。但长期而言,这属于企业的正面利好,从企业具体的受益程度看,显然是不一样的,空调价上涨后,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挑剔程度肯定会上升,这时一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产品质量高、企业售后服务好的企业产品更会受到青睐,这对提升行业门槛,进一步加大品牌集中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