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2025ish供热展

06年空调业寡头垄断形态初显

   2006-09-22 9090
核心提示:     9月22日,以"创新求变天道酬勤"为主题的2006冷冻年度中国家用空调市场盘点发布颁奖大会将在北京隆重举

 
    9月22日,以"创新求变天道酬勤"为主题的2006冷冻年度中国家用空调市场盘点发布颁奖大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电器》杂志社和中国电子报三方首次联合主办,大会将发布《2006冷冻年度中国空调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同时将公布一批在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并举行隆重的年度颁奖仪式。围绕这一活动,本报特就2006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做总体盘点,具体版位为D1-D8。其中《白皮书》在本报做提前发布,具体版位为D2-D3。

    《白皮书》显示,2006年冷冻年度中国空调行业总销量出现小幅度下滑,由2005冷冻年度的5280万台下降为5267万台,同时行业经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急剧增加。但另一方面,行业在出口方面依然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态势,2006冷冻年度行业出口首次超过内销,结构比达到53%,成为拉动空调销售、释放行业产能的主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行业中少数几个大品牌已初步完成中高端战略转型、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行业内寡头垄断之形态初步形成,与行业大环境出现的下滑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赛诺评估数据显示,由美的、格力、海尔前三位品牌组成的第一阵营合计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8%,前十位品牌的合计份额更是达到85.1%,成为历年来最高的一次。当然,寡头品牌的形成不仅表现在市场份额上,同时在产品、技术、服务、渠道等各个方面的资源都开始向少数几大品牌集中。

    纵观2006冷冻年度,经北京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电器》杂志、中国电子报三方对中国空调市场缜密地跟踪研究发现,只要坚持在产品、技术、服务、渠道等整个产业链各环节创新求变,就会获得市场的垂青,正所谓"天道酬勤"。

    此外,在结合赛诺统计数据以及其他权威机构统计数据的前提下和企业的市场表现,北京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电器》杂志、中国电子报三方对2006冷冻年度表现出色的企业给予了表彰,授予海尔、美的、格力为"市场表现最佳品牌"、松下为"市场表现最佳(外资)品牌"、海尔为"最具影响力品牌"、海尔、志高、TCL、海信、春兰、长虹为"技术创新品牌"、海尔、美的为"服务创新品牌"、奥克斯、美的为"营运表现最佳品牌"、松下、LG、新科为"最佳战略推进品牌"、志高、格兰仕为"最具成长性品牌"。

    出口续增难挡行业小幅下滑

    中国空调行业遭遇到的“寒冷”已是不言而喻,其中最大表现就在于市场需求停滞不前,赛诺评估数据显示,内销市场出现负增长。

    《白皮书》认为,在内销市场和出口市场先后放大的2005冷冻年以前,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总销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4冷冻年销量增速甚至达到了近50%的高位,但进入2005冷冻年以后,市场规模逐步稳定下来,市场总销量出现高位横盘调整趋势。据赛诺评估数据,2005冷冻年度总销量为5280万台,同比增速下降至4.2%;2006冷冻年度的总销量更是首度出现小幅下滑,为5267万台。从上游空调压缩机领域反馈而来的数据也显示出了行业的整体下滑趋势,2006冷冻年度空调压缩机产量为5200万台,同比下降12%。

    需要指出的是,总销量下降主要是受内销市场低迷的影响,而出口依旧保持了一定水平的增长。

     在销量结构中,出口的比重日趋扩大,2006冷冻年空调出口首次超过内销,结构比达到53%,成为拉动空调销售、释放行业产能的主动力。

    《白皮书》分析国内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家用空调一、二级市场已近于饱和,三、四级市场的开拓又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出现了结构性断层;宏观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打压必然会波及家用空调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市场的新增需求;家用中央空调在城市新开楼盘中的推广也正在逐步挤占传统家用空调的市场;台风的频频登陆也在天气因素上对国内空调的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生产能力方面,目前,格力、美的、海尔等龙头企业的产能均已超过1000万台,中国空调行业总体产能已突破1.2亿台。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已基本相等,若继续无限制地扩充产能,单位生产成本将开始升高,行业陷入规模不经济阶段;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家用空调行业产能已可满足全球80%以上的市场需求,而全球市场对中国家用空调的整体需求量在5200万台左右,市场已经是供大于求。

    价格提升一成,本土品牌向高端转型

    《白皮书》指出,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空调市场也开始走向成熟,最大的表现是行业环境得以净化、整合,促使厂商走出价格战的泥潭,进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参与市场竞争,使整个空调行业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2006冷冻年度家用空调市场的一大亮点就是,国内品牌开始摒弃价格大战而注重技术、质量和服务上的深层次竞争,纷纷转战高端。据赛诺评估数据显示,2006冷冻年度内销市场各主流冷量段空调的均价都有明显上涨,总体市场均价比2005冷冻年上升了10.4%。

    《白皮书》分析认为,企业实现产品涨价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直接通过上调已有产品的价格,称之为“明涨”;第二,调整产品供应结构,投放更多的高价新品,减少或严格控制低价机的入市比例,称之为“暗涨”。从市场表现来看,前一种涨价方式并不为下游渠道和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暗涨”的方式实现价格上调。

    根据赛诺评估数据可以看到,各主流冷量段空调的价格走势与往年有明显不同。通常,冷冻年启动期,新品上市,价格会有明显上扬,随后旺季来临,价格会逐步回落,但2006冷冻年的市场均价在启动期上涨之后,并未出现回落,全年均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可见,各空调企业在多方压力下,已不在沉迷于低赢利状况下市场份额的多少,而是希望在规模与利润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价格的提升实际也是企业向高端转型的一大表征,赛诺分布在全国175个城市2300家商场网点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冷年高端空调市场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同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与外资品牌已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其中,海尔在与其他品牌的高端较量中占据上风。赛诺监测数据显示,海尔已连续多年排名高端空调市场第一位,成为高端市场中外对抗赛中的领军品牌。

    寡头品牌形成中小品牌萎缩

    正是在行业理性回归的过程中,以往的价格大战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美的、海尔、格力、奥克斯、志高、格兰仕、海信等厂家在技术、服务、渠道、品牌、战略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比拼,进而出现市场份额逐步向少数品牌集中的趋势。

    在销量结构中,出口的比重日趋扩大,2006冷冻年空调出口首次超过内销,结构比达到53%,成为拉动空调销售、释放行业产能的主动力。

    《白皮书》分析国内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家用空调一、二级市场已近于饱和,三、四级市场的开拓又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出现了结构性断层;宏观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打压必然会波及家用空调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市场的新增需求;家用中央空调在城市新开楼盘中的推广也正在逐步挤占传统家用空调的市场;台风的频频登陆也在天气因素上对国内空调的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生产能力方面,目前,格力、美的、海尔等龙头企业的产能均已超过1000万台,中国空调行业总体产能已突破1.2亿台。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已基本相等,若继续无限制地扩充产能,单位生产成本将开始升高,行业陷入规模不经济阶段;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家用空调行业产能已可满足全球80%以上的市场需求,而全球市场对中国家用空调的整体需求量在5200万台左右,市场已经是供大于求。

    价格提升一成,本土品牌向高端转型

    《白皮书》指出,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空调市场也开始走向成熟,最大的表现是行业环境得以净化、整合,促使厂商走出价格战的泥潭,进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参与市场竞争,使整个空调行业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2006冷冻年度家用空调市场的一大亮点就是,国内品牌开始摒弃价格大战而注重技术、质量和服务上的深层次竞争,纷纷转战高端。据赛诺评估数据显示,2006冷冻年度内销市场各主流冷量段空调的均价都有明显上涨,总体市场均价比2005冷冻年上升了10.4%。

    《白皮书》分析认为,企业实现产品涨价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直接通过上调已有产品的价格,称之为“明涨”;第二,调整产品供应结构,投放更多的高价新品,减少或严格控制低价机的入市比例,称之为“暗涨”。从市场表现来看,前一种涨价方式并不为下游渠道和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暗涨”的方式实现价格上调。

    根据赛诺评估数据可以看到,各主流冷量段空调的价格走势与往年有明显不同。通常,冷冻年启动期,新品上市,价格会有明显上扬,随后旺季来临,价格会逐步回落,但2006冷冻年的市场均价在启动期上涨之后,并未出现回落,全年均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可见,各空调企业在多方压力下,已不在沉迷于低赢利状况下市场份额的多少,而是希望在规模与利润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价格的提升实际也是企业向高端转型的一大表征,赛诺分布在全国175个城市2300家商场网点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冷年高端空调市场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同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与外资品牌已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其中,海尔在与其他品牌的高端较量中占据上风。赛诺监测数据显示,海尔已连续多年排名高端空调市场第一位,成为高端市场中外对抗赛中的领军品牌。

    寡头品牌形成中小品牌萎缩

    正是在行业理性回归的过程中,以往的价格大战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美的、海尔、格力、奥克斯、志高、格兰仕、海信等厂家在技术、服务、渠道、品牌、战略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比拼,进而出现市场份额逐步向少数品牌集中的趋势。

通风设备网:http://www.tfsb.net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