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增补提议将补充到ASHRAE的制冷剂安全标准中,其中包括三项新增加的制冷剂。当前,增补后的ASHRAE的制冷剂安全标准在公示过程中。ANSI/ASHRAE 34-2004是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对制冷剂定义以及安全分类的一项标准。
以下增补内容,公示时间为2006年9月22日到10月22日。
.34d:制冷剂申请将要求以电子格式和打印文本格式提交。
.34i:新增R-426A编号制冷剂,它由R-125/134a/600/601a混配。
.34j:新增R-427A编号制冷剂,它由R-32/125/143a/134a混配。
.34l:新增R-428A编号制冷剂,它由R-125/143a/290/600a混配。
以下增补内容,公示时间为2006年9月22日到11月6日。
.34m:在制冷剂定义及安全分类中没有意义的制冷剂性能数据将不再要求提交。
.34t:将增加一个信息附录,其中包含增补34u-2004附录中所取消的制冷剂相关数据和共沸混合物的发泡点和液化点。
.34v:将更新增补34u-2004正文和数据表。基于从 69,100 ppm 至 140,000 ppm增加的氧耗尽浓度,从0-1000增加的心敏默认值,以及关于R22,R32和R227ea的新的毒性信息,新的低可燃性数据。
.34w:将增加信息附录,其中包括单-复方制冷剂的毒性性能,并将从多种渠道获取的毒性信息整理成数据表。
背景资料:
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简称ASHRAE)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的唯一负责制冷、空调方面的国际标准认证组织。目前,ASHRAE标准已被所有国家的制冷设备标准制定机构和制冷设备制造商所采用。以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Institute,简称ARI)为例:它是美国空调及制冷设备制造商的行业协会,负责制定和发布美国的制冷、空调设备的技术标准,为检测及验证产品的性能制定等级标准和程序。其标准中关于制冷设备配套的制冷剂选用范围,完全采用了ASHRAE标准。世界范围内知名的制冷设备制造商,也无一不采用已列入ASHRAE标准中的制冷剂为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制冷设备进行配套。
各国的制冷剂生产厂商均将自己的产品送交ASHRAE组织进行安全性检验和商业化论证,并申请编号。因为只有通过ASHRAE组织严格的毒性、可燃性等安全性检测,并列入其发布以”R”为首的标准制冷剂名单中,才能得到国际制冷行业的认可,成为世界通用的商品化制冷剂。迄今为止,国际知名的制冷剂生产厂商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均已取得了ASHRAE标准编号。新产品的研发者也都积极地为新开发的产品进行安全性检验并申请编号,以期尽快地使其新产品商品化和国际化。除此之外,以任何其它形式命名的产品只能算做是化学品,不能作为制冷剂在市场上销售。在美国,法律明文规定:经营销售未经ASHRAE标准认证的制冷剂是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链接:
ASHRAE标准在中国的应用情况
1. 商业建筑
目前中国商业建筑建设量大,商业建筑的能耗较发达国家高40%左右,商业建筑的节能是非常重要、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商业建筑的空调能耗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通过制定标准建立有稳定机制、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智能建筑的技术创新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建筑的空调能耗,并且已建成的商业建筑空调节能具有投资回收期短、效益高的特点,有利于商业建筑空调节能工作的开展。ASHRAE标准由于其在制冷、空调领域的权威性,成为中国商业建筑的主要技术参考。
2.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指在一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收集与综合、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也是信息处理的一种形态。智能化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智能化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智能化建筑正是当代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产业本身,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最典型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形式。
根据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的分析报告,国际上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大致划分成三个技术发展阶段:1985年前为专用单一功能系统技术发展阶段;1986年—1995年为多个功能系统技术向多系统集成技术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为多系统集成技术向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应用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阶段。整个技术发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而跟着发展的。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及正在建的不同类型(含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化建筑(包括自称的)总数早已超过上千幢(项)。但绝大多数属于处在上述第二阶段技术发展之中,且由于多方面原因,技术开通达标率普遍不高,多数效益效果不理想。
自从1997年10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即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之后,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出台了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标,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已从随意混乱无序开始逐步走上规范有序。但也仅仅只是在设计阶段环节开了个头,要真正达到全程全面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总体水平,路还很长,问题还很多。
在所有这些问题中,技术协调理顺是我国智能化建筑建设全过程中技术发展质量保证的瓶颈。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l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盟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
通风设备网:http://www.tfs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