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差强人意的2006空调冷冻年度(以下简称冷年)结束了,就在新旧冷年交替的时候,关于空调HCFC替代的话题忽然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舆论焦点。9月前后,一些国际制冷剂企业在国内接二连三地组织关于环保制冷剂的宣传和研讨活动,似乎营造出一种中国空调行业全面进行HCFC替代的氛围。但是,《电器》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后发现,多数中国空调企业认为,现阶段在中国大规模地进行HCFC替代,各方面时机还不成熟。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姜风也对此亮明了态度:“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一向支持环保事业,但是环保制冷剂替代工作一定要考虑到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HCFC淘汰工作必须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不能以牺牲国家、行业及消费者利益为代价。”
技术无障碍
9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外经办与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共同召集国内主流空调企业,在北京进行了一场“中国家用空调行业HCFC管理(淘汰)战略研讨会”。到会的美的、海尔、志高、奥克斯、新科、春兰、长虹、科龙和海信空调的技术人员一致表示,目前中国空调企业在HCFC替代上不存在技术障碍。
事实上,中国空调企业对HCFC替代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很早就开始了。据介绍,由于欧盟等发达地区一直是中国空调出口的主要市场,中国空调企业很早就实现了对使用环保制冷剂R407C和R410A压缩机空调的批量生产。近年来,随着国际环保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欧盟各国HCFC提前淘汰政策的出台,各空调企业也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减少了R407C空调的生产,同时,R410A空调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
目前中国空调出口中,R410A产品主要供应日本和欧盟两大市场,其中日本市场的空调基本全部由在华的日资企业所控制,中国本土企业则每年出口欧盟500万至600万台R410A空调。除此之外,美国将于2008年提前落实HCFC替代策略,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那里将是R410A空调下一个增长点,而澳大利亚的R410A市场则刚刚开始启动。
时机不成熟
但是,国内空调企业普遍对R410A空调在中国的替代困难有着清醒的认识。
最主要的障碍是替代后国内空调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虽然生产工艺成熟多年,但是替代产品的制冷剂、压缩机、润滑油和其他零部件的价格提高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据企业介绍,仅制冷剂的价格,R410A就比R22贵6倍左右;而相对应的润滑油价格也比原来系统所用产品贵4至5倍。
此外,安装和售后环节也存在着困难。由于R410A的系统压力比R22要高,所以环保制冷剂空调在安装、维修上的难度比普通空调要大。全面替代意味着必须对庞大的安装售后体系的所有人员重新培训。而且,制冷剂成本高居不下也增加了消费者日后维修的费用。“R22空调加一次氟也就100多元,R410A要是加一次最少也要300元。”奥克斯空调的总工程师朱建军说。
不过,这些困难并不是替代时机不成熟的最主要原因。朱建军表示,空调企业并不是主要因为成本上升而反对提前替代。关键是现阶段实现国内的大规模替代,谁将为替代成本买单,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是受损方,这才是空调行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实,核心在于R410A的知识产权问题。”多家国内空调企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一点。业内人士介绍,R410A制冷剂是由霍尼韦尔公司首先发明的,由于其ODP值(臭氧消耗潜能值)为0,即完全不消耗臭氧,现阶段世界范围内被普遍用于空调的HCFC替代。拥有发明专利的霍尼韦尔公司将专利权无偿授予了杜邦和另一家国际制冷剂公司,以便更好地推广该产品。如今,该项专利在欧洲将于2009年到期,到时欧洲企业将可以无偿使用R410A技术,但是同时参与市场推广多年的中国企业,却仍然面对遥遥无期的专利保护期。而且,中国企业现在每年向欧盟出口的600万台R410A空调,已经累计交纳了巨额专利费用。假如下一阶段R410A在中国大规模替代,考虑到中国企业多年来对R410A推广的贡献,以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际制冷剂公司是否也应该在专利费上有所让步,才称得上公平呢?
如果专利不能对中国企业放开,R410A在中国市场的替代成本将全部由中国消费者承担。据国内空调企业技术人员初步估计,替代成本大约增加15%,平均每台空调成本提高在250元左右,由此按照目前的国内空调销售量计算,消费者每年将增加8亿美元的支出。而且,替代所产生的大部分行业利润将被国际制冷剂企业获得,而中国制造业也很可能丧失原有的成本优势(与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相比)。
淘汰分阶段
国家环境保总局外经办项目三处处长熊康在9月5日的研讨会上强调,中国政府一直承诺将严格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中规定的发展中国家淘汰HCFC物质时间表,2016年冻结HCFC物质的消费量在2015年的水平上,2040年实现完全淘汰。因此,现在距离中国全面冻结HCFC的使用量还有10年时间。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委托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制定“中国长期管理氟氯烃(HCFCs)战略”,力图在全面了解企业HCFC使用情况后,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淘汰措施。
据了解,目前国际社会HCFC替代的步伐正在加快。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出台相应措施,其HCFC的生产和消费量的下降速度远远快于《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要求。这种局势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对中国的HCFC替代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国家环保局也表示,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国际压力非常大。但是据《电器》记者了解,有关部门暂时还没有做出提前替代的决定。
据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张剑波教授介绍,《蒙特利尔议定书》对非第五条款国家HCFC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分阶段的控制目标做出了很细致的规定,而对第五条款国家(包括中国)的淘汰计划却规定得非常笼统。
“中国的替代战略必须进一步细化。”新科空调标准部部长宋琼兵建议,针对这方面工作尽早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而且战略制定要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虑,最好能有消费者代表参与。而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伍光辉也表示:“国家对外的承诺不可轻易改变,但是内部应该早日制定具体淘汰计划,比如2010年环保制冷剂产品占到20%至30%,2015年达到50%,15年后其他替代制冷剂的研发必须进展到一定程度等。”
与企业建议不谋而合的是,国家环保总局的熊康也认为,总结第一阶段ODS物质淘汰工作的经验,中国CFC物质淘汰进程相对仓促了一点,而正在制定中的HCFC类物质淘汰的中长期管理战略,可以对此进行一些修正,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
引导靠市场
虽然多数企业都认为现阶段进行替代时机并不成熟,但是他们也都表示,中国空调产业HCFC替代早于《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时间是非常可能的。这主要是依据中国空调产业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做出的判断。“2009年,中国将实施新的空调能效标准,到时候为达到更高能效水平,国内市场一定会出现R410A空调的。”志高空调技术中心副总监林山昆说。
采用R410A制冷剂的空调器在节能、静音、小型化方面的一系列优点早就为业内所接受,而日本、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通过提高能效等制度手段,培育并引导市场,实现R410A空调的普及。“如果不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实现替代,R410A在中国普及将十分困难,即使是政策性的强行实现替代,也会导致因价格提高而出现消费量急剧萎缩,空调产能出现大量闲置浪费的现象。”朱建军认为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
同样需要靠市场拉动发展的还有制冷剂的研发。事实上,中国空调产业HCFC替代最大的软肋仍然在于自主知识产权制冷剂的研发。虽然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自主研发的制冷剂产品,如清华大学的TH系列、蓝天环保的ZCI系列。但是,“几年来,国内制冷剂企业在新产品的推广上做得很辛苦,却成效不大。”朱建军说。对于国内空调整机企业来说,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他们更愿意使用已经成熟的国外产品,而不是还处于推广阶段的国内新产品,而这反过来又导致了国内制冷剂产品缺乏中试和批量生产的机会。这就形成了国产制冷剂难以产业化的恶性循环。
其实,蓝天环保副总工程师的张建君分析认为:“到目前,尚没有最理想的R22替代物。”由于可能受到《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物质的限制,R410A未来的趋势还很难预料,而日本等国对碳氢和二氧化碳等下一代制冷剂的研究早就在进行中,中国制冷剂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机会。如果中国能通过HCFC替代战略的实施,出台一些有利于新技术研发和行业整体升级的扶持措施,将是对国内空调企业最大的利好。“我们可不希望HCFC替代的结果又是日本等国把他们成熟和准备淘汰的R410A生产线,大规模地搬到中国来。”朱建军说。
通风设备网:http://www.tfsb.net
来源: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