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矿料成品显热主要通过余热锅炉回收,目前热管技术主要应用在冷却机的排气显热回收上。烧结机生产时,热烧结矿从烧结机的尾部落下经破碎后,通过振动筛分经溜槽落到冷却机传送带上,在溜槽部分热矿料温度可达700~800℃,此时以辐射形式向外散热为主,落到冷却带上后料温仍在600℃以上。一般在烧结冷却机下布置有数台冷却风机,通过轴流风机或鼓风机,使冷却风强制穿过料矿层,经料矿加热后,在第一风罩内冷却风温提高到350~400℃,在第二风罩内冷却风温提高到250~300℃,这两个风罩内的冷却风都可以利用其余热。
烧结冷却机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
虽然各个冶金企业的烧结冷却机的型号、规格、工艺参数以及余热资源都不完全相同,但余热回收系统的原理基本都是一致的。
现以某钢厂2×110m2烧结冷却机为例,简介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由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组成,每套都由热管蒸气发生器、水预热器、外连管路和控制仪表等组成,两套装置共用一个气包,并且互相独立。
1 系统主要功能
工业自来水经水处理软化后进热力除氧器除氧(水质指标按照一般锅炉水质标准),由除氧水泵输入热管水预热器;经过预热后进入气包,水通过下降管进入热管蒸气发生器,水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蒸气再经上升管进入气包,在气包里进行水气分离,形成0.8MPa的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经过过热器过热,温度达到200℃以上,最后再送至蒸气总管或用户。
2 主要热管设备的性能
1) 蒸气发生器的性能参数(表1)
蒸气发生器的原理为:热流体的热量由热管传给水套管内的水(水由下降管输入),并使其气化,所产气、水混合物经蒸气上升管到达气包,经集中分离以后再经蒸气主控阀输出。这样由于热管不断将热量输入水套管内的水,并通过外部气———水管道的上升及下降完成基本的气———水循环,达到将热流体降温,并转化为蒸汽的目的。
表1 蒸汽发生器的性能参数(单套)
|
设计工况 | |
热侧 |
冷侧 | |
介质 |
废气 |
水、水蒸气 |
体积流量/(m3·h-1) |
65000 |
713310 |
进口温度/℃ |
301 |
149 |
出口温度/℃ |
216 |
175 |
阻力降/Pa |
163 | |
最高壁温/℃ |
200 | |
最低壁温/℃ |
184 | |
回收热量/kW |
2050 |
2) 水预热器的性能参数(表2)
水预热器的原理为:热流体的热量由翅片热管传给管内的水,水吸收热量,使热流体降温,达到预期的效果。
表2 水预热器的性能参数(单套)
|
设计工况 | |
热侧 |
冷侧 | |
介质 |
废气 |
水 |
体积流量/(m3·h-1) |
65000 |
8.03 |
进口温度/℃ |
325 |
104 |
出口温度/℃ |
240 |
149 |
阻力降/Pa |
28 | |
最高壁温/℃ |
148 | |
最低壁温/℃ |
117 | |
回收热量/kW |
398 |
热管设备结构的设计
热管蒸气发生器主要结构参数如下:热管管径42mm,管长5400mm,翅片高度20mm,管束布置成叉排,管子横向间距100mm,管子纵向间距150mm,热管束倾斜布置;夹套管的管径76mm,热管排数为12排。水预热器主要结构参数如下:热管管径42mm,管长3400mm,翅片高度19mm,管束布置成顺排,管子横向间距100mm,管子纵向间距160mm,翅片管水平布置,翅片管排数为5排,水流在管内折流次数为4次。
热管设备的主要特点
(1)传热系数高。废气和水及水蒸气的换热均在热管的外表面进行,而且废气热管外侧为翅片,这样换热面积增大,传热得到强化,因而使换热系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防积灰、堵灰、抗腐蚀能力强。通过调节热管冷热段受热表面的比例,可以调节管壁温度,使之高于烟气露点温度或最大腐蚀区。由于管壁温度始终高于烟气露点温度,附着热管外表面的积灰呈干燥疏松状态,积灰就容易脱落,一般烟气的流速设为8~12m/s,既可以避免堵灰,又能使热管磨损大大降低;
(3)冷热流体完全隔开,有效防止水汽系统的泄漏。在运行时,由于废气的大量冲刷,即使管子受到一定的损坏,也不会造成冷侧的气水泄漏到热侧,确保了风系统的安全运行,这也是该类设备有别于一般烟道中设备的最大特点;
(4)阻力损失小,可以适用于老机组的改造。一般情况下,增加了余热回收设备,热废气的阻力增加在250Pa左右,这样低的阻力损失,可以不对原热风系统做多大调整,仅需在风罩处布置余热设备即可,有利于冶金企业已有烧结机组的改造;
(5)单根或多根热管的损坏不影响设备整体使用。由于露点腐蚀或其他原因造成热管损坏,但这不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和系统的安全,只是随着热管的损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减少,余热回收的效率降低。
通过多年的设计和冶金企业的实际运行,证明采用热管技术回收烧结冷却机的余热是确实可行的,且回收的效果很明显。这不仅节省了能源,也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这种技术不仅在冶金企业得到了应用,而且在化工、石化等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