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2025ish供热展

生态化智能化节能建筑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2007-01-19 10760
核心提示:    功兮过兮话建筑    当您享受建筑带给您的庇护时,可曾想到,建筑,由于在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

    功兮过兮话建筑

    当您享受建筑带给您的庇护时,可曾想到,建筑,由于在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能源、资源等诸多消耗,已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构成伤害?当您赞叹设计恢宏的建筑成为城市中的靓丽风景时,可曾意识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正在侵蚀着自然美景?

    让我们用事实回答以上问题!

    研究表明:建筑在其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造成大量污染,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吧:

    我国住宅建设过程中消耗的能耗达到总能耗的20%之多!耗水占城市总用水的32%!城市用地中有30%为住宅所消耗!耗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由此再推算一下生产以上资源所要消耗的水、煤等等诸多自然资源,以及对自然构成的污染、消耗等诸多损害……

    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形势、数量巨大的年开发量、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向我们亮起了红灯,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发展生态化、健康型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势在必行。

    给建筑一颗生态芯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探索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模式,迈出了探索建筑、人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步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习国外已经成型的生态建筑理论,研究他们已经成熟的生态技术以及生态社区的相关案例,对于我们迅速发展适宜本国国情的建筑生态技术,改变建筑体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具有极大的参考借鉴作用。

    国外生态社区以低环境冲击性、高自然亲和性、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健康性和倡导社会和谐性为主要特征,在生态社区发展方面,有以下趋势:

    第一、空间布局上,强调紧凑性。

    现代城市过分强调功能分区造成对汽车的依赖;而城市的郊区化、分散化则会导致交通、环境、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紧凑型城市通过减少出行并提倡步行或自行车交通,能够达到节约资源(包括土地)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建筑的生态技术发展上,强调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

    生态社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生态技术的支撑和推动。通常国际上把生态技术分为三个层次,即:简单技术、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从国外建筑技术的应用上来看,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

    例如,著名的绿色建筑的样板:英国BRE的环境楼,就综合运用了如智能照明系统、47平方米的建筑用太阳能薄膜非晶硅电池、8万块再生砖、无害的涂料和油漆等等多项生态智能化技术。

    第三、在社区整体规划方面,强调自然化、生态循环最大化。

    国外在进行社区规划时,十分注重“因循自然”的原则,力求通过社区各类资源的合理组合以及采用适当的生态技术达到生态循环的最大化,将居住社区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减少到最小,甚至是零排放。

    最典型的实例就是英国伦敦BED零耗能小区。它通过绿色交通组织、水资源保护、能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建筑主体结构充分节能实现了社区整体的最低能耗。

    第四、在生态社区建设上,强调公众的公共参与性。

    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特别强调公众(居民)的参与性,让广大居民参与到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各个方面。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在欧美很多国家,小朋友从小学就开始接受环境保护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另外,政府也会出资修建环保基地等对公民进行环保教育。

    我国生态建筑/社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启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人们居住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生态技术被运用到我国的建设工程中去,我国生态建筑以及相关科技的研究方兴未艾。例如:北京“清上园”项目在综合利用太阳能方面走在了同类项目前列,不但切实为业主节约了居住成本,方便了业主生活,而且,也为项目赚足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从同档次楼盘中脱颖而出,令开发商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北京“锋尚国际公寓”项目则通过“柔和式天棚制冷采暖系统与辅助新风系统”的综合运用,使居住者告别了“空调暖气时代”,实现了居住品质的整体提升,为项目增加了独特的卖点;而北京“万达广场”所采用“内循环式玻璃幕墙”,单此一项技术的应用,不但节约能源30%~40%,而且“全呼吸式智能大厦”的形象也使项目的主题更加鲜明独特,为项目赢得了“健康环保大厦”的话语权。
    
    纵观以上实例,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注重生态智能化技术,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运用生态智能化技术,这无疑对我国建筑生态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研发力量薄弱、市场接受度等一系列因素,我国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研发(运用)缺乏系统性。

    在西方国家,对生态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已不局限在住宅体本身,而是扩展到从社区、城市乃至区域层面,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社区生态化的过程。

    而在我国,对生态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一个从头至尾的系统,更多时候,是单个,或者几个技术的堆砌,是开发商为了增加项目卖点的噱头,实用性往往不强。

    第二、效果缺乏可评性。

    在西方国家,政府对生态技术在建筑体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视的,并且出台了相应的评估条例以及相关的奖项,以鼓励在此方面贡献突出的社区或者个人。比如,前面展示的英国BED社区,就曾经获得了2000年英国皇家建筑协会颁发的“可持续建设最佳示范例”奖,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从事生态高技术建筑研究的著名建筑师如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等等。

    而在我国,虽然有关建筑、社区方面的奖项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是,对于鼓励生态技术、生态社区方面的专门奖项却不多见;而生态技术的研发力量,也相对比较单薄。

    第三、推广缺乏参与性。

    在西方国家,生态社区的建设是一项全民行为,是居民自发和主动的过程。

    而在我国,生态技术却曲高和寡。生态社区真正的受益人——居住者,由于社会责任感、相关知识等的缺失,对生态技术往往并不关心,有时甚至因为考虑到成本而有抗性(认为新技术的应用会导致购买、居住成本的增加)。另外,在后期维养方面,由于生态技术的特殊性,需要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维护,这也对物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我国生态建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客观分析,和对国外成功经验的总结学习,我们觉得,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区”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从微观到宏观,整体考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交通体系、住区空间布局、公建配套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系统化的研究生态社区。

    第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国外生态住宅社区的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气候差异大,所以,生态技术的应用必须因地制宜,开发适应不同条件,不同环境的生态技术。

    第三、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公民真正意识到生态社区的有益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生态智能技术才能够真正用于实践,服务于生活,居民也才肯为生态技术的应用“买单”。
第四、发挥典范的标杆带动作用,通过树立生态技术运用、生态社区建设典范,督促其他社区查找差距,改进提高,从而推动生态社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在建筑生态化这一过程中,开发商、设计师和建设单位需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并将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毫无疑问,舒适节能环保的高品质产品是中国住宅发展的方向,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住宅舒适度,降低能耗并保护环境,在技术实施和市场回报上完全可行。随着建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大规模应用,住宅产品的科技成本还将逐步降低。

    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我们既是项目规划设计的参与者,肩负着宣传、推广此类技术的使命;同时,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还是此类技术的受益者与生态环境的维护者,所以,研究此项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但能够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为开发商提供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的项目建议,还能够增强我们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推动生态舒适节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努力!

 

 

                                                       通风设备网
                                                       http://www.tfsb.net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