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产业空调的价格战是最为突出的。有人曾经说过,空调行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价格战的历史。虽说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如此。经过了去年的涨价风潮之后,旺季前夕空调产品的价格起伏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市场上传出的一些品牌降价,笔者觉得很正常,旺季来临前适当降降价格,烘托一下市场购买气氛,都是在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既就是有10-15%的波动,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毕竟波动的幅度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不像当年大打价格战时的严重背离价值的恶意降价。值得提醒的是看到市场价格有所变动,有些媒体或黑嘴就借题发挥,肆意进行炒作,无形中误导厂商又走回单纯价格竞争的老路上。
大范围价格战的土壤已不存在
2006年,空调行业出现了有史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价格上涨,其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原材料价格的一路上涨,使得空调企业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多数空调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徘徊在亏损的边缘;另一方面源于空调行业长期价格战导致的产品价格一再走低,行业内多数人对价格一再走低已经有了很强的逆反心理,人心思涨已经是行业普遍的情绪。因此,在2006年旺季来临前,行业萌动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价格上涨,并且得到了市场真正的认可接受。
这次空调行业的价格上涨的意义在于,不仅大大缓解了各空调制造企业长期以来由于整体价格水平过低造成的经营压力,同时也有利于通过涨价行为的市场反应和效果来审视调自己的发展战略。从市场实际效果来说,行业价格的整体回升有利于构建产业和谐的发展环境。有些人忧虑涨价会影响净化行业,但我们从小天鹅空调在这种环境下退出看到担心是多余的。不适应环境的企业,既就是行业价格上涨了,该退出的还得退出。
客观地讲,在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外部环境非常宽松,加上客观存在的较大的利润空间,一些企业利用价格武器,主动在市场上挑起价格战,不仅在行业内名声大振,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在扩大市场份额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上还打击竞争对手,起到了行业洗牌重要作用。但是最终结果是把行业打到了亏损的边缘,以至行业研发投入稀少,产品没有实质性的更新换代,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动力。
但是,现在的空调行业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经过过渡的价格战后,多数企业已经更加理性,并已意识到长期价格战的危害,力图抛弃单纯的价格竞争,走健康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依然在高位运行,封杀了大幅度、长时期价格再次走低的空间。因此,大范围的价格竞争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理性发展才是行业的根本出路。
重开价格战理由并不充分
进入2007年度以来,国美、苏宁两家连锁巨头发布“白皮书”,认为“2007冷冻年度的空调价格已经在客观条件下具有了下调的空间、动力和压力”,“市场价格却依然存在‘虚高’现象。”在两大连锁巨头看来,空调行业的价格战在所难免,似乎价格战又是一触即发。他们的理由主要是两条:理由一,产能处于严重的过剩状态。我国空调的实际产能超过了8000万台,超过了内外销市场5500万台的实际消费需求。理由二,原材料成本进入下降通道。曾经一度摸高至85000元/吨的铜价已经在2007年进入下降通道,目前大约为5.5万元/吨,铜价上涨的趋势已结束,随着整体金属价格走软,铜价会逐步走低。
包括家电连锁在内的业内一些人士对于空调价格走势的这种判断,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论据有失偏颇,不足以支持这种观点。首先,产能并不等于实际产量。在国内宣布产能达到或接近1000万台的企业不会少于8家,若按此计算的话国内产能起码要超过1亿台,而按《空调销售》杂志编著的《2006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实际产量在4880万台,仅有产能的一半左右。所以,产能并不能等于产量。其次,原材料价格还是在高位徘徊。白皮书说,支持空调涨价最主要的原材料——铜材价格已经进入下降通道。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铜价是从8万元/吨回落到5.5万元/吨左右,但是应该看到涨价前的价格是在3万元左右,维持在5.5—6万元的价格也是翻了一番。况且我们知道,以世界现在的开采量来说,铜的储藏仅仅只能够维持35年的开采。所以,对于铜这样的贵金属来说,价格倒是进入上升通道才对,怎么能说是原材料降价呢?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空调行业经过经过残酷的竞争洗礼后,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单纯的价格战对行业伤害极大,既不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又使得行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目前,多数企业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谐的经营环境,再动不动就提价格战似乎有悖于行业多数的渴望和谐经营环境的愿望。
莫把价格波动说成价格战
有一个观点非常重要,就是不能再简单得把价格波动一味都说成是价格战。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根据市场供需状况,涨跌起伏都是再不过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把市场价格的波动简单的就认为是价格战。刻意去追究市场价格的涨跌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看有没有价格涨跌的条件和基础。
其实,不论是制造企业、上游零部件企业还是经销商都不想重蹈价格战的覆辙。因为价格战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对整个产业链的伤害极大。从空调行业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到,痴迷价格战的企业结局都不怎么好,迎燕空调是行业率先把价格打到1000元/台以下的企业,结果呢?早早就被淘汰出局。迎燕等企业自身出局不说,还套牢相当一部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资金,消费者购买的迎燕产品的后续服务也无从谈起,被人们戏称“成了无助的孤儿”。可见,从上游零部件领域到整机制造企业,再从经销商到消费者,利益其实是一致的。家电连锁喜欢拿价格说事,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运作行为。因为,家电连锁采购量大是其一个重要的营销特征,对于空调这样有一定季节性的产品,如果不在旺季内销售出去,不仅不能实现经营成果,还会使资金沉淀加重风险。所以,家电连锁每年都会在旺季来临前利用价格造势,形成一定的市场购买氛围,从而达到规模经营效果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市场行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不解的是一些媒体和专业人士对这样的市场行为却是大肆炒作推波助澜,非要把在空调市场上挖掘出更多的价格爆料来吸引眼球。
2007年空调的旺季即将到来,虽然各空调制造企业在一些区域市场也利用价格制造市场热点,但总的来说前些年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进行价格比拼的态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行业趋于理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包括像格兰仕这样的价格屠夫都放下了武器,像奥克斯这样的市场炒作高手都在静下心来做市场,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忧正常的价格波动怎么会再演化成大规模的价格战呢?
来自 人民网家电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