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2025ish供热展

浙江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路

   2008-06-17 13920
核心提示:   当前,浙江已经进入人均生产总值由5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面临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


  当前,浙江已经进入人均生产总值由5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面临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艰巨任务。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目标和思路,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提高,对我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浙江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现实基础

(一)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分类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尚无"装备制造业"的概念。我国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加工制造业。通常而言,装备制造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从其重要性出发,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和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二是从其本质特性出发,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制造部门的总称。

  装备制造业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划分。一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8大类中的投资产品。二是按照装备的功能和重要性,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重大的基础机械,即工作母机;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如液压、气动、轴承、模具、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采矿设备、电力成套设备、化工成套设备、大型环保设备、大型军事装备等。三是按照装备的含量和技术密集度,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通用类装备、基础类装备、成套类装备、安全保障类装备和高技术关键装备。

(二)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和32%,分别高于同期工业增长3.2个和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从28%提高到32%。2006年,我省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71万家,从业人员269.8万人,资产总计8068.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6%、32.4%和31.1%;完成工业总产值9745.5亿元,出口交货值3372.8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5%和44.2%。主要特点:

  1.从产业规模和效益看,保持快速协调增长。"十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5倍,占全国的份额从8%上升到9%,资产增长2.17倍,利润增长2.15倍,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势头最佳,总产值增长3.14倍,资产增长2.29倍,利润增长3.08倍。2006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5%,利润增长31.7%。从主要产品看,与2000年相比,各类产品均成倍增长,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达到153.6万部,增长72.8倍;汽车17.8万辆,增长17.7倍;数控机床1.87万台,增长9.1倍。

  2.从行业和产品结构看,门类比较齐全,特色优势明显。目前,我省共有7大类、50个中类、173个小类,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行业领域。而且,我省现有的装备制造业7大类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4个行业总产值占全国同行的比重超过10%;173个小行业中,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在10%以上的有68个行业,在20%以上的有27个行业,超过30%的有14个行业。一大批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如泵、阀、风机、轴承、环保设备、仪器仪表制造的产量比重居全国第一;纺织服装皮鞋专用设备、塑料工业专用设备的产量比重居全国第二;汽车仪器仪表、电线电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冷冻设备的产量比重居全国第三位。再如杭氧集团的空分设备、杭汽轮集团的工业汽轮机等一批成套装备产品在国内外处领先水平,其中部分产品还进入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配套。

  3.从产业分布看,区域集中度较高,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我省的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其中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和绍兴五市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0.5%,而杭州、宁波两市就占了47%。同时,还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据调查,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区块已达到了15个,温州的高低压电器、阀门,杭州、台州的汽车零部件,绍兴的纺织机械,宁波、舟山的塑料机械、船舶制造,台州的工业缝纫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从企业构成看,民营企业是中坚力量,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呈上升态势。2006年,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4家,占1%,完成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占3.7%;民营企业14288家,占83.3%,完成总产值6442亿元,占6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708家,占15.7%,完成总产值2943亿元,占30.2%。与2000年相比,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加了3.14倍,完成总产值增加了7.8倍,占全部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了14.5个百分点。


(三)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加工深度不够、技术含量低;产业内部结构低度化,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能力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

  1.产业集中度偏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对较少。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虽然发展很快,占全国该产业领域总产值的份额由2000年的7.9%提升到2006年的9.2%,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但是与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相比,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经济规模偏小,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2006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户均产值、户均资产和户均利润分别为56726千元/户、46964千元/户和2951千元/户,分别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3%、54.0%和56.3%。

  2.产品档次不高,新兴装备和重大成套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浙江装备制造业以一般机械装备为主,产品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般产品多,专特产品少;低加工度、低附加值产品多,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品少;单机、零配件产品多,重大、成套产品少。据统计,我省单机或成套设备制造约占25.5%;零部件制造约占28.5%;机电基础件制造约占46%。特色优势行业,只有小部分属设备制造,成套设备制造甚少,多数是轻型的机电基础件、器具和配件。产品以中低档次为主,总体质量、性能不高,加工精度、可靠性和自动化、成套化方面的问题明显。即使少数企业已具备产品成套能力,但工程成套和项目成套能力非常缺乏。

  3.技术水平偏低,产业加工深度不够。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先进制造产业的比重不高,高加工度产业成长不足。突出表现在工业增加值率低。目前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率一般在50%左右,而2006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0.3%,比2000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远低于山东(27.5%)、上海(24.2%)、江苏(24.0%)和广东(23.4%)的水平。

  4.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研究开发与营销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浙江装备制造业企业始终没有摆脱技术引进型的模仿创新模式,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比重是1∶0.2,与工业化中期日本、韩国1∶5至1∶8相比差距很大。全省装备制造业研究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明显低于国内其它省份。200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研究开发费用仅为6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7%,与工业化国家制造业通常的投入比例3%相比,明显偏低,与全国(0.8%)和上海(0.8%)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902.4亿元,同比增长41.2%,比全部工业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9.5%,低于全国(22.1%)和上海(26.1%)。另外,我省企业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承接"交钥匙工程"的能力远弱于装备产品的制造加工能力。

二、 国外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实践与借鉴

(一)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经验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分别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两种发展模式。美国装备制造业走的是"研发与生产-出口-进口"的路径,依靠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大投入和世界一流的研发力量,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在国内形成规模生产和市场销售,再开拓国际市场,并输出资本和技术,然后随着原先进口国的大量生产,产品开始逆向进口到美国。日本作为赶超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装备制造业主要走的是"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发展路子,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替代进口,形成比较成本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同时在少数高技术领域加强研发,努力接近美国的发展水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做法值得借鉴:

  1.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多方面政策措施加以扶持。美国针对上世纪70年代政策失误造成的竞争力衰退,重新强调制造业仍是美国的经济基础,并提出要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制订并相继具体实施先进制造技术计划等6大跨部门科技计划,以及民用工业技术等9大战略计划。日本政府自1956年起就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扶植。

  2.加强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即使是以技术引进为特色的日本,在振兴装备制造业过程,也始终以大力提高技术水平为基本内容,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引进必要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嫁接方式"。从1950年到1979年,日本共花费100亿美元,引进技术约3.4万项,其中装备制造业是日本引进技术最多的部门。日本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加强自己的研究与开发。2001年,日本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16%。

  3.培育一批能够提供重大技术装备总承包服务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具有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成套生产、配套服务等"一揽子"功能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是占领国际国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环节。在装备制造业发达国家,总是由具有总承包能力即提供交钥匙工程的公司,控制总体设计和关键设备的制造,把有关设计、制造企业联合起来。如美国通用电气和IBM、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法国阿尔斯通都是能够提供全系统服务的世界级装备巨头。韩国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工程成套规划,极大地促进了本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制造业升级和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有以下新趋势值得关注。

  1.装备制造业分工全球化。国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资本运作和研发呈现出全球化分工的趋势,基本实现异地设计、制造和远程销售。跨国公司已经把全球化战略作为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以有效地利用全球制造资源,使生产、销售、服务乃至研究开发等各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的全球优化配置,建立起越来越完整的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和出口等在内的全球性产业链。

  2.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即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地方(地区)有机地集聚在一起,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如英国北部的汽车、金属加工等制造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等。同时,产业国际转移也出现集群发展趋势,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

  3.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进一步给装备制造业带来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一是产品信息化数字化。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制造业的产品,实现产品的信息化数字化。二是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美国提出了基于建模与仿真的可靠制造。三是制造装备高精度、高效与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制造装备的精度与效率,并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四是制造的网络化与柔性化。制造装备和制造系统的柔性与可重组成为21世纪制造技术的显著特点。五是制造管理的信息化。彻底改变制造业的传统观念和生产组织方式,加速了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和创新。

  4.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增值作用明显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出正从单一产品转变为包含产品在内的服务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业已经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定向设计制造和全方位营销服务为中心。随着装备工业服务化趋势的发展,许多企业的销售额中全球服务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服务对公司毛利润率、营业利润率的提高起的作用不断增强。如日本机械工程产业创造的产值已经相当于机械工业总产值的80%。同时,专业或兼业的工程企业几乎已经涉及装备工业各个行业,形成了工业中的服务产业群。

三、浙江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路和举措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推动、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形成合力推进的机制和格局。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坚持国家产业导向与发挥特色优势相结合。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的总体要求,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的衔接配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集群,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专用装备、成套装备和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带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整体提升。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到2010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全省工业的35%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100个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培育100家装备制造业优势企业及较强成套能力的工程公司,培育10个左右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要求,经过15年的努力,掌握一批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发展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点产品,发展一批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主要任务:一是根据国家确定的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领域,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配套,根据国家确定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领域,进一步提高我省具有相对优势的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余热锅炉、除尘脱硫等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及集成能力,提升我省在全国重大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二是根据浙江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我省特色优势产品,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机械、轻工塑料机械、汽车关键零部件、船舶制造、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电气机械等产品,积极发展量大面广和市场急需的专用生产设备,替代进口,扩大出口,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三是要积极拓展新兴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新能源关键设备、环保设备、核电、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设备及关键部件,努力培育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

(三)政策举措

  1.夯实基础工作,切实增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突出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发展区域性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二是引导和推动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每年选择100项左右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合力攻关和产业化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系统、先进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改造工艺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财务、物流、营销、人力资源等管理环节的应用。四是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五是加强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装备制造业适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技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或人才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大企业集团和工程公司。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建立与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围绕主业发展进行联合重组,鼓励企业参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装备企业的改组改造。二是瞄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实施赶超战略,逐步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和自主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领先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大力提升大企业大集团的装备成套生产能力。鼓励企业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目标,加强对客户咨询、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四是以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工程设计院为基础,培育发展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公司,参与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鼓励企业到国外承包工程,扩大重大成套装备的出口。五是支持大企业大集团通过直接投资、参股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原材料基地、研发基地、制造基地、运营中心和营销网络,加快向跨国公司发展。积极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属企业和省外大型民营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来我省设立生产、研发和营销基地,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突出块状优势,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充分发展浙江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依托块状经济,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为载体,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一是科学规划和统一协调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发展规模、产业导向、功能区块、生态环保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产业层次和管理服务水平。二是鼓励大企业、大项目及其他配套产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着力建立和完善区域服务体系,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强配套产业发展。三是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重点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船舶修造、仪器仪表、轻工机械、电气机械、环保设备、纺织机械及装备基础部件等产业集群的发展。

  4.加强政策扶持,努力形成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合力。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列入国家发展重点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省财政在年度投资安排中设立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扶持。积极推动银企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鼓励优先订购和使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发布产业导向目录,协调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为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的自主管理和协调能力。

来源:《政策暸望》杂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