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
工程设计大师崔愷 图/记者 张锦旗 摄
昨日,“山地·生态·地域”重庆城镇建筑设计高端论坛在渝开幕,城乡建设部官员、两院院士、国内外建筑大师、知名高校专家等云集山城,共同为“设计重庆”支招,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助推我市成为时尚之都、魅力之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崔愷、韩国知名建筑师承孝相等,昨日上午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下午,12位专家进行高峰对话,其中有3位是院士,多位是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经济美观的前提是质量
据介绍,我市城镇建设还存在建设品质不高、地域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功能设施不完善、建筑用材档次低等问题。目前正打造“五个重庆”,打破原有的“千城一面”、“千楼一面”的城镇建筑风格,挖掘本土文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川东民族风情和巴渝地域特色。
出席论坛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为提高重庆建筑品质提了6个建议。他说,建筑设计要经济、美观,但前提是“质量第一”,这样既舒适安全,又能美化城市;二是要满足节能和环保,更好地节能减排,提高投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展示城市特点,与城市风貌相和谐;四是加强村镇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居场所,助推城乡统筹发展;五是对建筑评论向积极、健康方向引导,多组织活动向专家学者“借脑”;六是加速人才培养,更新设计理念。
利用山水造“重庆符号”
“城市风貌趋同、丧失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缺失,也是存在的问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高级建筑师宋春华说,城市应该有自己的符号,北京端庄大气、上海浪漫时尚、重庆热情多姿……重庆山回水转、移步换景,“山水城市”是地域特征。
重庆怎样利用好山水特色,来打造“重庆符号”?宋春华说,美国自由女神像、丹麦哥本哈根小美人鱼像,就是利用了“亲水”的优势,一大一小的塑像成为全球知名标志性符号;而巴西里约热内卢在耶稣山上建造的耶稣像,就是利用“亲山”的地域特征,知名度非常高。建筑亦是如此,可以借山、水大作文章,提高建筑的影响力。
注重自然通风和立体绿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崔愷,代表作是首都博物馆、拉萨火车站、奥运会多功能演播塔等。他与重庆也有过多次合作,正主持设计的在渝工程,有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江北嘴中央商务区18地块综合办公楼、朝天门广场改扩建方案设计等。
崔愷说,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水城市,拥有山水空间结构,让“立体城市”形态还能保留,但建筑要更注意突出山地特色,并保留吊脚楼等地域元素。
崔愷提出了6个建议,重庆建筑布局应充分考虑山水空间景观,既要留景,又可看景;建筑形态应突显重庆山地特点,与环境相融相衬,避免过多移山填湖;重庆风少、空气潮湿,建筑应充分反映气候特征,自然通风、立体绿化、空中平台等,都可以融进建筑;建筑气质应表达重庆人的性格、热情、直爽、时尚、富于想象力;建筑品质应显示重庆的实力;建筑的内涵既要反映重庆历史,又要表现重庆新的创意文化。( 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