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风电装机容量和销售额有望以年增速30%以上的速度发展,海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以100%以上的增速发展,五年内海外市场销售额有望占总额的三成。”这是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陶刚在日前举行的成果发布会上宣布的。这里面隐含着怎样的潜台词,用什么支撑如此快速的扩张,前路又将有怎样的挑战与难题?这些问题不只是华锐风电,而且是整个风电机组制造业需要思考和面对的。
风电企业竞相发力
记者在201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现场看到,Vestas、Suzlon、Gamesa、华锐、金风、三一等31家国内外知名风机制造企业,以及众多领先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全球风电产业年度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参展企业众多实际上反映出风电企业竞争在逐渐加剧。”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事实上,中国已经连续四年实现风电装机容量的翻番增长,近日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显示,中国在2009年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一,到2020年的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2.5亿千瓦,成为全球风电行业领头羊当之无愧。如此规模庞大的风电建设,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企业。过去几年,在风电设备领域,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在国内有关部委发布风电设备制造准入标准草案后,中国本土大企业进一步挤压了外资企业和中小型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记者注意到,10月13日下午,国内两大风机制造企业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成果发布会。华锐风电发布的是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5兆瓦风电机组,金风科技发布的则是2.5兆瓦直驱永磁发电机组。据了解,华锐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从2008年开始首次超过金风科技,目前稳居国内第一。但是根据瑞银此前发布的全球风电市场研究报告预计,从2011年开始的未来3年时间里,金风科技的市场份额将超过华锐风电。
对此,陶刚进行了回应:“那只是一家之言,我看不出来我们的位置发生任何动摇,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结果也印证了这点。”在不久前中国首轮海上10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华锐风电获得了总共60万千瓦的项目。招标的4个项目中,华锐风电将提供滨海和射阳项目的风机。陶刚告诉记者,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5兆瓦风电机组12日下线,在全球也是最大的风电机组之一,在陆地和海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此外6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也进展顺利,将于明年上半年下线。
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除了华锐、金风这样的龙头企业,还有不少企业发展势头也较快,如上海电气、北京重汽、浙江运达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不断出台新能源利好政策,中国风电市场成长很快,对该领域感兴趣的企业将越来越多。
技术和成本是占领市场关键
应该说,风电热潮关键还在于赶上了低碳经济和绿色能源的发展理念。“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意味着长期居高的能源需求,伴随着温室气体减排及环境保护的艰巨使命,对替代能源技术的选择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说。他认为,华锐之所以能成为本土风电行业的领军者,关键就在于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注重以创新为本的品牌建设。
展会期间,温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老板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没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进入风机制造领域已没有意义。他认为,如果所有的配件都是采购,只做简单的风电机组组装,这类企业的利润应该在5%~10%;若掌握核心技术,利润空间就很可观。
陶刚表示,中国风电设备行业已经从消化引进海外技术阶段发展至自主技术创新阶段,与外资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价格上也有更多优势。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在此间风能大会上强调,风电领域关键设备的本土化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0%左右。另据瑞银预计,即便国际扩张推动成本基础上移,中国公司较西方竞争对手维持15%~20%的成本优势仍是有可能的。
企业国际化需金融支持
华锐风电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丹麦Vestas和美国通用电气;按装机容量计,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亦跻身全球前十。按照中国的产业发展趋势,风电市场最终会走上向国际市场扩张之路,这一点成为业内共识。
“国际化是中长期战略。”陶刚表示,未来五年公司要实现海外销售额占总额30%的目标,国内金融机构的支持对其开拓国际市场,早日实现国际化和全球第一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风电行业可谓慷慨大方。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风能投资属于新兴环保行业,国家也有相应政策扶持,银行对风电行业信贷的积极性很高,风电信贷已成为当地银行新的信贷规模与利润增长点。据悉,9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华锐风电在京签署了《开发性金融规划发展与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总额为65亿美元的融资合作额度。另外,8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华锐风电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华锐风电提供1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意向性融资额度。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