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发行量。数量大并不一定效果就理想,这应是大多数企业知道的,关键看媒体的针对性、读者分布、自己产品的市场范围等因素。
2、追求低投入。一些企业最先考虑的往往是低广告投入的媒体,但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一份好的媒体费用是包括创意、定位、制作、实施、编辑、印刷、投递、跟踪服务等各项服务费用,因此低廉的价格往往会在服务上大打折扣,因此也就会影响到广告投放及宣传的效果,所以,企业在考虑价格时,必须把媒体的性质、特色、发放范围及编辑者的实力等联系起来,选择“名副其实”的刊物发布广告和信息。
3、期望马上得到反馈。广告是一种投资活动,与其它市场营销活动相比,广告活动是很难立即、直接地引起销售结果,甚至有的时候,广告活动的效果在当年显现不出来,而要在次年、后年才能显现出来;另外一方面,在一定时间里,消费者可能并不会直接接触厂商或产品,但是,消费者却会通过广告对产品、企业有一定的先期了解。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当消费者与厂商或产品产生直接联系时,以前他所接触过的广告信息就有可能会对其购买行业产生影响。所以,它不仅能为企业销售打前阵,还在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这并不表示当你投入一笔广告费后就会“立杆见影”。
4、刊物权威化。权威的媒介不一定适合各个企业发布商务广告,更不一定效果就会理想,关键看企业适合做什么样的广告,广告需要怎样才能吸引真正的消费者。
5、与竞争对手比拼。一些企业在刊发广告信息的时候,很少考虑自身的需要和特色,将竞争对手是否做广告,或在什么媒体上做广告,做广告的形式及投入资金作为自己的标准,往往失得其反;当在同一份媒体中出现同类企业类似的广告信息后,采购者的选择机会就更多,所以效果相对也会打一些折扣;
6、试一试的心态。某些企业特别小心谨慎,怕得不偿失;因此他们在遇到一份新的或者不错媒体时,既担心效果又怕失去一次好的宣传机会,只好先拿出很少的精力及投入,做一些不太相称的“广告”,真正的最佳宣传时机(版面)却错过了。
7、过份相信(或失信)媒体的销售人员。虽然各媒体的销售人员都充分的代表着媒体本身。但个别销售人员以赚钱为目的,没有充分站在企业角度,给出的建议书并不完全表示企业最佳媒体实施策略。也有企业根本不太在意销售人员的建议,只给出自己认定的形式、版面甚至价格。
8、企业广告意识较差。个别企业对广告认识很少,比较依赖传统营销形式,因此在经营策略上很少进行转变,而且转变也很难,不容易接受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