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清洁服务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清协)秘书长李军11月10日告诉记者,上述三项标准是中国清洁清洗行业首批行业标准颁布,将会使清洁清洗行业走上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上述规范将通过商务部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地方政府,将上述标准规范纳入市场运营之中,如进入各地方政府的招投标采购办等,目前在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实验效果已经证明了它的可行性。”李军说。
据了解,清洁清洗行业的产值已经占到欧美发达国家GDP的5%以上,中国还不到1%,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以创业板为例,截止到目前,平均融资额最高的是清洁技术行业,共计14家企业登陆深圳创业板,合计融资145.5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0.39亿元人民币。
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李军告诉记者,三项标准的出台,有效规范了清洁清洗市场的专业领域与适用经营规则,为中国清洁清洗行业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将对中国清洁清洗行业健康的、有序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而这三项标准的出台也是一波三折。2008年,根据商务部商办建函[2008]11号文件,批准由“中清协”牵头,启动标准制订工作,此次实施的三个标准经历了近3年时间完成。
据了解,广义的清洁产业包括了四个领域:公共公用设施清洁、个人及家居清洁、工业清洗清洁、市政环卫清洁。
在公共公用设施清洁方面,上海一家企业总裁沈宏表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4亿人口进入城市,直接为以公共公用设施清洁为主业的企业带来了机遇。
事实上,早在2003年,有关方面就注意到了清洁行业急需得到发展。2003年SARS疫情出现以前,中央空调清洗并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疫情。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有10万栋带中央空调的大楼,每年的工程清洗费用不少于100亿元。2008年奥组委牵头审批的专业中央空调清洗企业有400多家,但目前剩下不足40家,造成了“冷—热—冷”的尴尬局面。
“尽管市场需求很大,但企业没有标准和规范去约束,导致了市场上企业良莠不齐,大批企业被迫倒闭。”李军说。 有专家认为,中国清洁清洗行业处于较为混乱状态,没有一个完整的运行规范体系,各类纠纷、破坏环境等不良现象频发。
此次出台的《清洁行业经营服务规范》和《清洁行业企业资质评价体系》是清洁行业基础性标准文件,规定了清洁清洗行业的服务范围、领域的划分和各项资质的认证与管理办法,标准的执行会得到国标委和商务部政策支持。其构架的评价系统将客观有效地评价企业的专业水平和实力,引导市场有序竞争和发展。
更为细化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技术管理规范》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业清洗设备、专业清洗机构、清洗操作规程和清洗过程中的工程监管与清洗后的检测验收。集中空调清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急需一套完整的市场运行管理体系和技术规范,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10万家企业因“规范”将面临洗牌
李军告诉记者,中国清洁清洗行业的从业人员在2000万人以上,有10余万家企业,长期以来,该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状态,企业普遍经营艰难,职工工资水平是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全行业已经出现“人荒”现象,技术人才短缺,极度需要配套政策出台。
广州一家清洁制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内清洁用品制造企业多数是出口企业,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有时候面对国外同一客商甚至会出现互相拆台的局面,即使接到了国外的定单,很多公司也只能是处在微利或者无利的边缘。
相比之外,根据美国国际清洁卫生协会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近万家的清洁用品供应商,具有代表性的有Rubbermaid、IP、Tuway 、3M等清洁用品生产商,每年的营业额达数百亿美元。其中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占了2/3的比例。其年产值超过500亿美元。在这些国家,制定了清洁行业标准来确保清洁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企业经营模式过于单一也是一大顽疾。有专家称,很多中国清洁用品制造商的销售大部分依赖出口和贴牌加工。必须要逐步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依赖出口贴牌加工制造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生产、销售自有品牌产品为主,代加工为辅的经营模式;根据中国清洁市场的特点,生产出适合中国本土消费市场的清洁用品。
该专家同时表示,清洁行业还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广州、宁波、上海、江苏等地;行业分工协作还没有形成规模,专业化生产设备短缺、不利于集约化生产,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更多的企业在此次出台的规范标准的合格线之外。
李军说,此次规范和标准的出台相对来说是“温和”的,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企业,有关部门和协会将会予以培训,还要通过信息平台,使真正困难的创业企业得到扶持,不能一棍子打死。
地方政府也在为扶持这个行业作出努力。上海市政府曾经开出了一个总标的额上千万元的年度户外清洁用具采购预案,其他省市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加大清洁用品投资,并帮助和扶持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清洁行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