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节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建筑应遵循节约化、生态化、人性化、无害化、集约化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智能建筑也不例外,业主建设智能化大楼直接动因就是在高度现代化、高度舒适的同时能实现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以达到节省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依据我国可持续建筑原则和现阶段国情特点,能耗低且运行费用最低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包含了以下技术措施:①节能;②减少有限资源的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③室内环境的人道主义;④场地影响最小化;⑤艺术与空间的新主张;⑥智能化。
20世纪7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已有大幅度的降低。与我国北京地区采暖度日数相近的一些发达国家,新建建筑每年采暖能耗已从能源危机前的300kWh/m2降低至现在的150kWh/m2左右。预计在今后不会很长的时间内,建筑能耗还将进一步降低至30~50kWh/m2。
创造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为此,21世纪的智能型节能建筑应该是:①冬暖夏凉;②通风良好;③光照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④智能控制。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电等均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既可按预定程序集中管理,又可局部手工控制,既满足不同场合下人们不同的需要,又可少用资源。
1、智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1智能建筑节能现状
虽然建设智能化大楼直接动因就是在高度现代化、高度舒适的同时能实现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以达到节省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然而实际上在智能化目标定位中明确提出节能要求的不多,建成的确有节能功效的智能建筑更是罕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房地产投资商认为能源建设是政府业绩和投资环境的标志之一,建筑节能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宁可在建筑的豪华和设施的先进性上花巨资,也不愿为节能多花一分钱;系统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控制集成成功率不高,相关系统结合“接口”界面如通信协议、网络构架的标准化、统一性不够;物业管理水平跟不上,运行优化无从谈起;没有从通过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战略高度重视智能建筑的节能;缺少正确有效的建筑设备能耗评估方法,限制了智能建筑节能研究更好地开展。
1.2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艰苦路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随着住房体制改革的前进,房屋用能费用理所当然地要由住房承担,节约建筑用能势必逐渐成为广大居民的自觉要求,加上改善大气环境愈来愈迫切,要求减轻建筑用能带来的污染,建筑节能将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
智能建筑节能是一门新兴科学,与原有专业分工不同,它包含有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电器、家电、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软件等许多专业内容,是许多专业学科边缘交叉结合形成的,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都在围绕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正在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智能建筑建筑节能分析和评价原则
2.1做好智能建筑的节能规划
节能规划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采用新方法、新思路。节能要从原先的拾遗补缺,变为在技术经济分析可行后优先考虑的方案,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为中心。总的节能目标要根据经济发展、能源平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来编制。建筑节能方面,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逐步开展建筑物的节能认证。目前,建筑节能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规定性标准和效益型的标准。规定性的节能标准给出一定的节能指标要求,如外墙的最大传热系数和最大窗墙比等;效益型的节能标准对一些指标并不规定过死,只要所设计的建筑物总能耗满足标准要求即可,所以设计人员有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2.2智能建筑的经济性分析应坚持节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