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是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外环境,人每天约有7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人类68%的疾病与空气污染有关。然而,目前无论是室外空气污染还是室内空气质量都无法让公众满意。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重视,但我们不能不清醒的看到,这个治理过程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真正的治理还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会于经济发展、公众的日常生活习惯等等很多方面发生冲突。如何解决和协调?
从专业角度来看,PM2.5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种粒径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所以很难感受其存在,但是最大的危害也在于其能不知不觉中进入人体的肺部,长期积累后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
所以对PM2.5的检测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建筑内PM2.5的控制主要通过净化的方式,通过组合或者单体的空气净化产品对PM2.5进行过滤,达到符合健康标准的居住环境。
从会议各方观点的讨论情况看,对于空气净化产品的使用,大家还是比较认可。但对于其普及性还有很多争议,一个价格,目前不少净化产品都价格不菲;二是检测手段,通过什么便捷的方式让公众了解所处环境PM2.5浓度,检测设备的精度如何?第三对净化系统的维护使用,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净化产品的质量等等还有不同的意见。
总的来看,空气净化等技术手段的使用只是当下的权宜之策,室内、室外的空气毕竟是流动的,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不于外界空气流通的密闭空间。我们需要自由的呼吸,需要健康的呼吸,所以,治本之策还是要从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始。
日前,由新京报主办、美国TSI公司承办的“2013年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及PM2.5多边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戴自祝研究员、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空品检测室邓高峰主任、美国TSI公司亚太区总裁Edwad chow、美国TSI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梁东以及北京万科、富力地产、第一太平戴维斯、当代物业、高纬全球等科研、卫生、检测、地产、物业以及多家知名媒体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多边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