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2025ish供热展

雾霾来袭 哮喘病人慎用空气净化器

   2014-10-21 网易24230
 
        严重的雾霾天气,让人常常感觉喘不过气来。走访医院门诊发现,哮喘病人显著增加,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实际上,这个曾经夺走了知名歌手邓丽君生命的哮喘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发病率一直较高,且越是发达地区,发病率越高。不过,专家提醒,哮喘病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以使患者工作生活几乎不受影响。  

         连续三天雾霾病例就会猛增  

         “雾霾天时哮喘病的发病率会大大上升。”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王欣解释,“雾霾天空气中的成分极为复杂,包含很多有害物质,例如PM2.5,可沉积到气管、上呼吸道,甚至肺泡中,刺激肺部病症,从而诱发哮喘。”    

        据了解,只要连续3天雾霾天,哮喘等呼吸道病人就会猛增三四成。王欣说:“在雾霾天气,空气中悬浮着各种有害物质,除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外,还有各种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硫酸盐等。由于雾霾天水汽含量非常高,空气的流动性非常差,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更易吸入呼吸道,且由于吸入的有害物质是一种微液滴状态,一旦吸进去就很难呼出来,它会粘到气道壁上,并迅速地化开,使肺内的有害物质越集越多。因此雾霾天气会给人的呼吸系统带来非常强的刺激,诱发哮喘,尤其是对小孩、老人以及身体本来就虚弱有病的人影响更大。”    

        哮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生活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发病率更是高出农村地区6倍。目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病人,我国国内约有三千万。    

        从发病原因来看,大部分哮喘病由过敏引起,也就是常说的过敏性哮喘,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山东省交通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杜向明介绍道,“如果是遗传导致的过敏,一般从儿童时期就会发病。”如果家族中有哮喘病史,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中有多位哮喘病患者。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过敏?专家表示,除了饮食健康、环境污染和遗传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现在城市家庭对于孩子过于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太过干净,从而限制了对益生菌的接触。长此以往,身体不能识别这些益生菌,对其产生了对抗反应,最后引发免疫性疾病,而哮喘病正是其中的一种。    

        环境因素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诱因。济南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谭镇岳表示,相关的诱发因素较多,包括吸入性抗原(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和各种非特异性吸入物(二氧化硫、油漆、氨气等);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食物性抗原(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心得安、阿斯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诱发因素。

         哮喘不可滥用激素和平喘药  

         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重症患者容易出现意识模糊不清,脉象减弱,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患者生命。“虽然哮喘病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使哮喘病得到完全控制。这也就是说你不能治愈哮喘,但你能控制哮喘不影响到你的生活。”谭镇岳提醒市民,在治疗哮喘病时要遵循专业医生建议,防止进入误区。    

        由于治疗哮喘病的药物多含激素,不少患者担心,长期摄入激素类药物会对身体有副作用。对此,谭镇岳解释道,“对于治疗哮喘病,激素类药物是必不可少的。对平时药物吸入,尤其是激素类的药物吸入不应有抵触,事实证明它是安全的,而且吸入的激素剂量小,通常需要2-3周才能显现出其治疗作用,不要随意减量,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但是,专家提醒,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激素和平喘药物,包括长期服用含有泼尼松等激素的所谓“祖传秘方”、“中药胶囊”、“中药粉”等,或长期反复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或者长期注射长效激素。“很多患者听信小广告,到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买药,但是这些药物的成分往往都不清楚。有些药物很可能加入了口服的激素类药物和平喘药,对身体有很大危害。”杜向明表示,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肥胖以及激素性面容等。“哮喘病患者一定不要随便买药,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治疗,听从专业医生指导。”    

        专家表示,还有一些哮喘病患者由于对治疗方法并不明确了解,还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由于哮喘病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都是无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部分患者并不具备哮喘病的典型症状,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很多哮喘儿童被误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或感冒等,也有很多成年人哮喘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王欣提醒,如果咳嗽症状超过8个周,就该到医院检查,以判断是否患有哮喘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